“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”
1500余篇推文
450余万次阅读量
四年前的“新生代表”
做到了发言时说的
“行胜于言,久久为功”
她就是辽宁省优秀毕业生
2021级法学院法学专业——孙同

孙同,女,共青团员,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2021级法学院法学专业3班学生,现任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融媒体中心主任,曾任融媒体中心平台运营部部长、校团委宣传部干事、话剧社团支书等。
曾获“优秀学生干部标兵”“三好学生”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等荣誉称号。曾获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短视频大赛一等奖;“奋斗者,正青春”演讲比赛一等奖;“喜迎二十大,一起向未来”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等。




▲ 孙同同学部分获奖证书照片
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声
传递海华声音,讲好海华故事。四年前,孙同同学作为新生代表,第一次发出“海华声音”。之后的四年间,她先后加入了融媒体中心等多个宣传组织,对学校多项活动进行了现场拍摄及采编,在各宣传平台上参与采编、排版和校对推文,累计1500余篇,阅读量达450余万次。部分推文已成功推送至辽宁高校思政、半岛晨报、辽宁学联等平台。



▲ 孙同同学部分采编作品
“作为一名法学生,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人,用文字去描写、用影像去记录、用语言去输出、用声音去讲述。”
在2023年庄河大学城与庄河广播电视台合作开设的“一河两城”专栏中,孙同参与第一期节目的直播,并负责各期节目的采编宣传,获得了良好反响;在2023年大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,她担任解说员一职,向外界展示庄河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魅力。

▲ “一河两城”活动后台(左)

▲ 大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(右二)
积蓄星火,以待磅礴
生在红旗下,长在春风里。孙同同学始终将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放在首位,坚持通过学习强国不断学习,目前分数累计达到48,438分。同时,她参与辽宁师范大学的三项民办高校党建研究项目,现已顺利结题。


在校融媒体中心的学习经历,让她有机会跟随学校的师生党员一同前往各个红色基地参观学习、采编报道。
“一篇好的推文肩负着更广阔的使命,昭昭前事,惕惕后人,我今天的任务不只是对本次活动进行采编,更重要的是要让没有来到这里的人感受到历史的灰烬下的余温。”

▲ “九一八”历史博物馆内景——孙同摄

▲ 辽沈战役纪念馆内景——孙同摄
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
大幕升起,灯光汇聚。在孙同的世界里,从推文后到舞台前,从文章中灵动的符号、图像与技术,到舞台上蕴藏的肢体语言、语音语调的起承转合,“表达”的每一种形态都为她打开了通向青春深处的大门。

对她而言,“表达”的意义是多重而深远的:它是情感的触角,用声音与文字的温度,释放内心与海华故事的共鸣;它是思想的桥梁,通过精准而有力的语言,促成信仰的碰撞与交流;它是一场自我实现的旅程——在舞台上,不只有聚光灯下的璀璨,更有青春流淌着的鲜活。

学姐寄语
“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”成长的旅程中,每次绽放都需经历磨砺与挑战,方能展现光彩,每份光辉背后都蕴藏着付出,正是这样的洗礼,才使成长更加充实。请大家珍惜大学时光,坚定目标,明确理想,勇敢去做一个不畏惧山高路远的跋涉者。前路迢迢,愿诸位浅语深深,长乐未央。